世界热点!晋江:两个姓氏八座宗祠 联排宗祠共筑和谐乡情
发布时间:2023-03-10 10:41:34 文章来源:泉州经济网
泉州传统文化氛围浓厚,记载血脉传承,寄托乡愁记忆的宗祠、宫庙采用的是极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大厝造型,在晋江陈埭镇涵口村,就有一排联排宗祠

泉州传统文化氛围浓厚,记载血脉传承,寄托乡愁记忆的宗祠、宫庙采用的是极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大厝造型,在晋江陈埭镇涵口村,就有一排联排宗祠、宫庙,蔚为壮观,独具特色。

昨天,记者来到晋江陈埭镇涵口村,拐入颍川街,一排古色古香的红砖厝映入眼帘,与街道另一侧风格简明、线条冷硬的商品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就了一侧高楼大厦、一侧红砖大厝的独特街景。这便是该村的联排宗祠、宫庙。

近处是联排宗祠、宫庙,远处是高楼大厦,传统与现代融洽相处。


(相关资料图)

该联排宗祠、宫庙主要包含八座宗祠和四座宫庙。据涵口村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垂贵介绍,八座宗祠里,前三座各占地100平方米,后五座则各有150平方米。这八座宗祠是当地陈姓、张姓两个家族的宗祠,其中,有七座属于陈姓,一座属于张姓。联排宗祠两侧分布着四座宫庙,供奉保生大帝的慈济宫和供奉城隍爷的城隍庙位于颍川街一侧路口,沿着街道走过联排宗祠,隔着一座番仔楼,供奉阴司的莲池宫和供奉雷仔公的雷王殿坐落在路的尽头。在现场,可以看到城隍庙旁仍有一座宫庙在建。宗祠前用白色大理石铺设了宽阔的广场,便于举办大型民俗活动时使用。

在这些建筑中,面积最大、共占地约250平方米的红砖厝就是慈济宫,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保生大帝是闽南地区民间信奉的道教神祇,本名吴夲,俗称“大道公”“吴真人”“花桥公”等,因其生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被尊为医神。每逢保生大帝诞辰,陈姓、张姓族人都会来此共同祭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宗族间的凝聚力也在这些民俗活动中代代相传。

对于涵口宗祠、宫庙集中起建的原因,陈垂贵介绍说,从前涵口的陈、张二姓共有18个房头,每房都有独立的宗祠,这些宗祠也是分散各地的,并没有集中设立宗祠的传统。2014年,晋江鞋都片区的改造规划项目启动,主要包括双龙路东拓二期道路建设和两侧片区改造。而涵口村桥南、桥北、涵透3个自然村,共18个房头的宗祠以及辖区内的宫庙都在改造片区之内,因此,宗祠、宫庙集中建设,探索节约用地的新路子。

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的意思,而“祖厝”是指供奉祖先或先贤的宗祠。闽南祖厝多为红砖厝,“红砖厝”也是代表性的闽南特色传统民居。涵口联排宗祠、宫庙就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厝建筑,且其连排成群的景象十分罕见。

系住“根” 连住“情”

按闽南习俗巧妙解决难题,陈、张两姓十八个房头合并到八个宗祠中,联排的红砖大厝宗祠从造型到由来都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

晋江陈埭镇涵口村联排宗祠合并房头,按照各房的辈分排列顺序,解决了18个宗祠合并的难题,宗祠朝向、高度、外观都颇为相似,其内部构造也大同小异。联排宗祠让乡亲更亲,乡情更和谐。

一排红砖厝古色古香

宗祠二楼供桌旁边的壁画

宗祠二楼祭祖的场所,亦是“根”之所系。

宗祠合并解纠纷

乡亲们纷纷点赞

从前陈埭镇涵口村的陈、张二姓共有18个房头,每房都有独立的宗祠。因为片区拆迁和改造,为了节约用地,18个宗祠要合并到一起,如何分配、排序成为各房普遍关心的问题。

起初,对于新建宗祠怎么分配、怎么排序这一问题,各房的纠纷难以避免。所幸,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各房坐下来协商,很快达成一致,决定按照亲疏远近原则,将陈氏每两三个房头合并,共用一座宗祠,总共合并为七座宗祠,而张氏的两个房头则合并入另一座宗祠。宗祠的先后顺序则直接按照各房的辈分排列,辈分高的在前,辈分低的在后。这样的分配方法公平、有效,乡亲纷纷赞扬。此后,每座宗祠的几个房头自行商议,在分配到的区域筹建宗祠,并独立进行管理。自宗祠落成起,家家户户都有宗祠的钥匙,出入十分方便。

实际上,宗祠作为闽南祖先祭祀的独特场所,背后所代表的深厚传统文化和家风家训,至今仍源源不断地滋养着子孙后人。据介绍,元末明初之时,陈氏族人迁居晋江陈埭,发展至今人口已达五千多人,族内也有大量族人移居海外,主要集中在菲律宾等地。然而,无论行至何方,本族宗祠便仿佛是系住远方游子的“根”,每一次走进宗祠,透过文字碑刻、石雕彩绘,后人们仿佛触及了自己血脉的根源。先祖遗留的智慧和信仰,似乎也以红砖条石的形式,层层叠叠地嵌入了子孙后代的灵魂里。

闽南大厝的建筑风格明显

典型闽南建筑

尽显传统魅力

从外面看,八座宗祠虽由各个房头自行修建,但其朝向、高度、外观都颇为相似;而其内部构造也大同小异。

据介绍,这些宗祠和宫庙在建造之初,涵口村委会便请人参照泉州有名的闽南特色红砖古厝建筑群——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的宗祠设计了模型,各房在建造宗祠时便以此为模板,最终呈现出十分和谐统一的效果。

建筑构件上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装饰

宗祠一角雕梁画栋

形似殿宇,富丽堂皇。

从外观上看,“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皇宫式”是对涵口联排宗祠、宫庙这样具有典型闽南风貌的建筑特点的概括。涵口联排宗祠、宫庙外墙主要采用红砖红瓦修砌,同时使用白色花岗岩作为台基阶石,整体色彩温暖明亮,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屋顶如上弦月般两头翘起、如燕子的尾巴般尾端分叉的燕尾脊,蕴藏着呼唤子孙后代开拓向上的意涵。“皇宫式”是说这些建筑是按皇宫式样建造的。涵口联排宗祠、宫庙形似殿宇,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砖、石等建筑构件上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装饰,如石雕、瓷雕、彩绘、泥塑、篆刻等,彩色纹样色泽鲜艳,文字篆刻方严正大、骨力遒劲,传说人物、龙凤瑞兽、花鸟鱼虫等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大门是宗祠的“门面”,门扇上大多为红漆金字,书写着“厚德载物”等家风祖训。每座宗祠的门楣上,都镶刻了长方形匾额,你会惊奇地发现,在闽南地区的匾额上却能找到中原的地名。例如,在张氏宗祠的匾额上,刻着“清河衍派”四个大字,这其实说明了这座宗祠为张氏所有,代表着涵口张氏是古时从中原清河郡迁徙而来的氏族。陈氏宗祠匾额上则刻着“颍川衍派”或“邹鲁世家”。闽南人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寄托对祖脉源流的追寻和纪念。

张姓宗祠门楣上写着“清河衍派”

门楣上写着“颍川衍派”的是陈姓宗祠

走进宗祠,室内别有洞天。以联排宗祠中的第八座——怀山公宗祠为例,宗祠共有两层楼,一楼是厅堂,是家族祭祀、聚会议事等的场所。沿着两侧的楼梯可以上到二楼,二楼厅堂被一分为三,划分出三房各自的使用区域,成为三房祭祖的场所,设置有形制统一的3套木龛、矮长木桌,可以看到木龛上供奉着祖先牌位,龛前木桌上摆放着酒杯、碗筷、麻粩等供品。在两侧墙面上分别刻有该宗祠各房的祖宅记,记录了各房祖先渊源、祖宅原址等。整体观来,室内设计左右对称,展现出庄重有序、圆满和谐的中式对称之美。墙面彩绘有“天官赐福”“青山独秀”等中国书画,表达了族人趋吉避凶的美好祈愿。青石栏杆上则装点着各式各样的浮雕、石刻,如花鸟、龙凤等寓意美好的图腾。二楼门楣上挂着一匹红色锦布,用金线织就“金玉满堂”四字,下缀彩色流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当阳光透过天井洒向室内,则会在日光下闪耀绮丽的色彩。涵口宗祠实现了实用、艺术和审美的统一。细细感受,闽南人对祖先的崇敬之心通过精心布置的一砖一瓦展现出来。

相关新闻:

多姓氏共用祠堂谱佳话

中国的祠堂文化源远流长,大多祠堂一姓一祠。然而,记者走访并采访泉州文史学者获悉,泉州有多座宗祠或是姓氏联宗,或是多个姓氏共用祠堂,背后是一段段历史佳话。

董杨大宗祠:

500年联宗名祠见证兄弟情谊

西街旧馆驿巷里闻名遐迩的董杨大宗祠,是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是全国仅有的董、杨联宗史迹,也是难得一见的联宗史迹。

董杨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是董杨道宾公祠堂原址。整体建筑承袭明清风格,祠内正殿奉祀董仲舒公、杨震公、董杨道宾公,东龛供奉太一真人,西龛供奉杨延昭元帅。

董杨大宗祠是董姓和杨姓的祠堂,为何两个姓氏共有一祠?清光绪年间的《重修旧馆杨氏宗祠记》记载,泉州旧馆驿杨姓入闽始于南宋,始祖世兴公本姓董,从浙江杭州来担任泉州同安税吏,便定居晋江,后英年早逝。董世公去世后,儿子董君选由好友杨梦龄抚养长大,并以“杨”姓入仕,担任潮阳县尹。后来,子孙杨道会、杨道宾连登进士、榜眼,并入朝为官。杨道宾的儿子上奏朝廷,要求恢复董姓,明神宗御批:“既承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传嗣。”因此,便有了“董杨氏”之称,而董杨大宗祠则见证了这段历史,它既贯穿有同祖的渊源,又有兄弟情谊之美。

鄱湖宗祠:

前后两殿祭祀两姓先祖

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的鄱湖宗祠也是多姓氏共用祠堂的范例。

晋江各宗族的祠堂大门匾额上,大多开宗明义地标明所属姓氏,可池店镇潘湖村的“鄱湖宗祠”却是个例外。地处潘湖村南面的鄱湖宗祠,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式建筑,祠堂的大门匾额,书有“鄱湖宗祠”四字,“鄱湖”乃潘湖古村名,祠堂名是取自地名。

据介绍,鄱湖宗祠的前殿奉祀黄氏先祖,后殿则供奉有欧阳氏先祖的牌位,包括欧阳詹和他儿子欧阳秬。原来,隋时欧阳氏入垦肇基潘湖,到了元末明初,欧阳氏族遭受“乌蜂之变”,欧阳族人迁徙各地。元末时,鄱湖黄氏始祖黄千三因娶欧阳馥英为妻,遂结两姓之亲。后来,由于潘湖没有欧阳氏居住了,黄氏裔孙不忍外祖失祀,而将宗祠分成前后两殿,分别祭祀两姓先祖。

明朝以来,鄱湖黄氏后人每年春冬二祭,包括海内外族亲回乡谒祖时,都要祭拜黄氏本家内祖和欧阳氏外祖,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前欧村红砖祠:

七姓共用宗祠亲如一家

泉港区涂岭镇前欧村,将原本七座不同姓氏的破旧祖厝拆除,建成一座联合宗祠,作为各姓子孙敬奉先人的共享场地。

这座宗祠占地约300平方米,祠堂大厅摆放着七张供桌,表示七个姓氏共同使用。据介绍,前欧村共有9个自然村,全村共16个姓氏,每个姓都有各自的祖厝,各姓氏之间缺少沟通。为破除陈规陋习,2017年,前欧村利用石头房改造的契机,组织拆除陈、颜、廖、徐、萧、洪、吴等七姓七座破旧祖厝,拆除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同时建设前欧村共享联合宗祠1座,此举节约土地约1700平方米。通过共享联合宗祠这一方式,既整合了土地资源,减轻小姓氏独自建古厝的资金压力,也让各姓氏联系更紧密,加深了村民的情谊。

标签: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10亿 打破内地影史春节档动画片纪录
    《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破

    据各方数据,1月31日上午10时许,深圳出品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票房突破10亿元,在首日票房、档期票房、连续破亿天数等多方面打

  •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幅增加 曼谷等地成为最受欢迎目的地
    今年春节深圳游客出境游订单量大

    1月27日,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深圳游客的出境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近5倍。相较国内热门景点的人山人海,

  •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469.25万人次 旅游收入31.58亿元
    2023年春节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

    1月27日,记者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202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1月21日至27日),深圳共接待游客469 25万人次,旅游收入31 58亿元,

  •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 卫星厅迎来首个大客流春运
    深圳机场连续多日客流量超过10万

    据深圳市春运办统计,1月15日和16日连续两天,深圳对外发送旅客人数都在48万左右,春运进入客流高峰期。1月15日,深圳春运对外旅客发送量达

  •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以世界经典管弦乐和歌剧咏叹调为主
    深圳交响乐团将将举办两场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年度重要文化品牌活动,多年来已成为深圳市民跨岁迎新的例牌项目。12月30日、31日晚,深圳交响乐团将在深圳音乐

  •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圳市人才总量已达到663万人
    深圳大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作为来深科研人员中的一员,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的助理研究员郭雅婕对深圳在人才服务方面的举措赞不绝口:我作为基础研究人员,很希望自己

  •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者目前仍对购买年票持观望态度
    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 有消费

    12月1日晚8点,2023年故宫年票正式开售。相比于去年,今年购票顺畅了许多。据了解,2022年故宫年票发售时,因短时间内购买年票人数过多,曾

  •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绒服的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达100%
    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 羽

    昨日,冷空气到达,广州气温逐步下降。据商超方面预测,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市民对于御寒类商品消费需求有所上升,不少广州商超准备了有关

  •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2万个
    深圳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

    小井盖、大民生。今年以来,深圳开展全市窨井盖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排查窨井盖约350万个,发现存在问题的窨井盖约3

  •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期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11月完成
    汕汕铁路汕头站公布最新动态 首

    备受关注的汕汕(汕头至汕尾)铁路汕头站及站区工程近日传出最新动态:项目已顺利完成工程招标工作,由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目前,

娱乐LOVE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