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森林旅游游客量翻番
发布时间:2020-08-06 10:49:59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自7月14日恢复放开跨省团队旅游业务以来,人们向往的暑期旅游休闲生活正在渐渐回归。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特色森林小镇等森林旅

自7月14日恢复放开跨省团队旅游业务以来,人们向往的暑期旅游休闲生活正在渐渐回归。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特色森林小镇等森林旅游地人气爆棚。炎炎夏日,森林旅游市场迎来旺季。

蓬勃发展的森林旅游产业改变着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生动地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过去5年森林旅游游客量翻番

盛夏,位于江西省龙南县临塘乡森林旅游特色小镇虔心小镇,漫山遍野的茶树在竹林环绕的山坡上,一垄一垄地延伸至山顶,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行走在茶林间,穿过一条几百米长的花间道,在古色古香的榨油坊、豆腐坊、虔酒坊、土窑鸡坊里,打茶油、拉腐竹、酿米酒、打糍粑等客家民俗吸引着游客驻足体验。

与虔心小镇相邻的龙南南武当山梦里桃乡旅游景区。游客们饶有兴致地坐上观光小火车,在桃林里穿梭而过,享受着游园的乐趣,参加“桃花流水鳜鱼肥”垂钓比赛、桃花秘境寻黄蓉、桃园灯谜等颇具特色的活动,再来到桃心广场参加桃花客家宴,品尝客家小吃和客家米酒。

在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独特的稻田、森林、河流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龙胜县将全县作为大森林来打造,根据各民族村寨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森林旅游资源的相互依存度,将森林旅游扶贫区的空间结构布局规划为“一心四廊”,森林旅游扶贫大环线促使县内的8个乡镇联动发展,覆盖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59.1%。

依托森林旅游,当地群众端起了旅游“金饭碗”。“这两年,我的农家饭店生意红火,旅游旺季一天可以接待20多桌客人,年净收入15万元以上。”50岁的龙胜县龙脊镇金江村村民潘红妹说。

在森林旅游发展中,不少地区念好“绿”字经,写好生态文章,守护绿水青山,依托生态资源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从2014年9.1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8亿人次,5年内实现了游客量翻番,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重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聘上生态护林员后,不仅能在家照顾老小,还可以在附近打点临工、在家种植养殖,一个月能挣2000至3000元,真是太好了。”家住贵州荔波县丙外村的生态护林员梁开敏说。

为加强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管护,促进贫困户脱贫,荔波县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正式选聘4230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支付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7765人。生态护林员制度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同时,也壮大了生态管护力量,形成了“保护生态助扶贫,脱贫小康更护林”的良性循环。

地处大金湖畔的福建三明市泰宁县水际村森林人家是福建省首批森林人家示范点之一,是福建抱团式发展森林旅游的先行者。近年来,水际村森林人家在当地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良好的生态发展森林旅游,组成了“1个支部+3个协会”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目前,这一抱团发展促进精准脱贫的模式已在福建省内广泛推广。

可持续发展的森林旅游,助推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摆脱贫困奔小康。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测算,2018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46.44万户、147.5万人,年户均增收5526元。

“各类自然公园是带动贫困人口受益的主要载体,其中,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地的建设发展实现创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57万户,占森林旅游扶贫总户数的48.6%,年户均增收6580元;依托其他森林等自然资源发展森林旅游直接或间接实现收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3.87万户,占森林旅游扶贫总户数的51.4%,年户均增收4963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观光旅游为主向多业态融合发展转变

曾经,我国森林旅游产品单调雷同、特色不足,只能满足“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观光式旅游需要,难以满足人们观光、度假、康养等多样化的需求,无法留住游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司司长程红指出,发展森林旅游需要大力推进“四大转变”,即森林旅游形态从“看风景”向“过生活”转变、森林旅游开发从“工业化模式”向“生态化模式”转变、森林旅游经济从“单一门票”向“综合产业”转变、森林旅游管理从“粗犷型”向“精细型”转变。

在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各地努力摒弃单一“门票经济”做法,把森林旅游与森林种植业、户外运动产业等结合起来,促进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为主向多业态融合发展转变。

湖北罗田县整合资源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园区,打造以林业观光、采摘、体验为主的森林旅游景点20余处,建立全域森林旅游大格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挖掘森林红叶文化,打造“红叶小镇”“森林人家”,带动村民增收;安徽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集自然教育、红色教育、户外游憩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建设以康养休闲、古迹寻访、红色旅游、禅文化体验、农林体验、森林户外运动等为主的综合服务森林生态型旅游度假景区,走出融合发展新路。

“森林旅游发展中,要围绕主要风景点,融合周围的自然生态、乡风民俗、人文历史打造出相互衔接、互为依托的森林生活核心圈、辅助圈和拓展圈,真正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旅游大社区’。”程红说。 自7月14日恢复放开跨省团队旅游业务以来,人们向往的暑期旅游休闲生活正在渐渐回归。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特色森林小镇等森林旅游地人气爆棚。炎炎夏日,森林旅游市场迎来旺季。

蓬勃发展的森林旅游产业改变着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生动地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过去5年森林旅游游客量翻番

盛夏,位于江西省龙南县临塘乡森林旅游特色小镇虔心小镇,漫山遍野的茶树在竹林环绕的山坡上,一垄一垄地延伸至山顶,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行走在茶林间,穿过一条几百米长的花间道,在古色古香的榨油坊、豆腐坊、虔酒坊、土窑鸡坊里,打茶油、拉腐竹、酿米酒、打糍粑等客家民俗吸引着游客驻足体验。

与虔心小镇相邻的龙南南武当山梦里桃乡旅游景区。游客们饶有兴致地坐上观光小火车,在桃林里穿梭而过,享受着游园的乐趣,参加“桃花流水鳜鱼肥”垂钓比赛、桃花秘境寻黄蓉、桃园灯谜等颇具特色的活动,再来到桃心广场参加桃花客家宴,品尝客家小吃和客家米酒。

在广西龙胜县,龙脊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以独特的稻田、森林、河流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龙胜县将全县作为大森林来打造,根据各民族村寨资源的分布特征和森林旅游资源的相互依存度,将森林旅游扶贫区的空间结构布局规划为“一心四廊”,森林旅游扶贫大环线促使县内的8个乡镇联动发展,覆盖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59.1%。

依托森林旅游,当地群众端起了旅游“金饭碗”。“这两年,我的农家饭店生意红火,旅游旺季一天可以接待20多桌客人,年净收入15万元以上。”50岁的龙胜县龙脊镇金江村村民潘红妹说。

在森林旅游发展中,不少地区念好“绿”字经,写好生态文章,守护绿水青山,依托生态资源探索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从2014年9.1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8亿人次,5年内实现了游客量翻番,占国内旅游人数的比重持续稳定增长;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创造社会综合产值1.75万亿元。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聘上生态护林员后,不仅能在家照顾老小,还可以在附近打点临工、在家种植养殖,一个月能挣2000至3000元,真是太好了。”家住贵州荔波县丙外村的生态护林员梁开敏说。

为加强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管护,促进贫困户脱贫,荔波县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正式选聘4230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支付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7765人。生态护林员制度在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同时,也壮大了生态管护力量,形成了“保护生态助扶贫,脱贫小康更护林”的良性循环。

地处大金湖畔的福建三明市泰宁县水际村森林人家是福建省首批森林人家示范点之一,是福建抱团式发展森林旅游的先行者。近年来,水际村森林人家在当地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良好的生态发展森林旅游,组成了“1个支部+3个协会”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目前,这一抱团发展促进精准脱贫的模式已在福建省内广泛推广。

可持续发展的森林旅游,助推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成效,“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旅游饭”,摆脱贫困奔小康。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测算,2018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46.44万户、147.5万人,年户均增收5526元。

“各类自然公园是带动贫困人口受益的主要载体,其中,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森林旅游地的建设发展实现创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2.57万户,占森林旅游扶贫总户数的48.6%,年户均增收6580元;依托其他森林等自然资源发展森林旅游直接或间接实现收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23.87万户,占森林旅游扶贫总户数的51.4%,年户均增收4963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说。

从观光旅游为主向多业态融合发展转变

曾经,我国森林旅游产品单调雷同、特色不足,只能满足“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观光式旅游需要,难以满足人们观光、度假、康养等多样化的需求,无法留住游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司司长程红指出,发展森林旅游需要大力推进“四大转变”,即森林旅游形态从“看风景”向“过生活”转变、森林旅游开发从“工业化模式”向“生态化模式”转变、森林旅游经济从“单一门票”向“综合产业”转变、森林旅游管理从“粗犷型”向“精细型”转变。

在产业升级的大形势下,各地努力摒弃单一“门票经济”做法,把森林旅游与森林种植业、户外运动产业等结合起来,促进森林旅游从观光旅游为主向多业态融合发展转变。

湖北罗田县整合资源打造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园区,打造以林业观光、采摘、体验为主的森林旅游景点20余处,建立全域森林旅游大格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挖掘森林红叶文化,打造“红叶小镇”“森林人家”,带动村民增收;安徽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集自然教育、红色教育、户外游憩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建设以康养休闲、古迹寻访、红色旅游、禅文化体验、农林体验、森林户外运动等为主的综合服务森林生态型旅游度假景区,走出融合发展新路。

“森林旅游发展中,要围绕主要风景点,融合周围的自然生态、乡风民俗、人文历史打造出相互衔接、互为依托的森林生活核心圈、辅助圈和拓展圈,真正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旅游大社区’。”程红说。

标签: 森林旅游游客

资讯播报

乐活HOT

  • 2022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冬奥题材冰灯作品比去年多一半多
    2022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冬奥题

    赏灯戏雪过大年!1月15日晚,2022年北京龙庆峡冰灯冰雪季在龙庆峡文化广场开幕。龙庆峡景区紧邻冬奥延庆赛区,今年的冰灯冰雪季加大了冬奥文

  • 运动、食补等成年轻人生活常态 “养生人”有冲动派有学术派
    运动、食补等成年轻人生活常态

    护肤养颜美丽人惜命养生打工人激情参与体验派随缘佛系小乖乖学术养生小专家快乐负重撸铁人——经此一疫,年轻人也给自己贴上了惜命的标签。

  • 2022北京年货节的网上年货节专场促销优惠多
    2022北京年货节的网上年货节专场

    昨日,由北京市商务局主办,北京老字号协会、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承办的2022北京年货节在丰台区大悦春风里正式启动。本次年货节,是北京消费

  • 北海公园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天然冰场正式开放
    北海公园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天

    为助力北京冬奥城市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冰雪活动乐趣,1月12日,北海公园总面积1 5万平方米的天然冰场正式开放,预计将持续至2月4日

  • 正值泡温泉旺季 不少景点都推出了一定的优惠政策
    正值泡温泉旺季 不少景点都推出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逐渐走低,冬季游玩项目成为热门话题。今年元旦假期,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滑雪、泡温泉等冬季特色项目受到市

  • 武汉大众冰雪季将向2.8万名小学生免费派发冰雪体验券
    武汉大众冰雪季将向2.8万名小学

    迎冬奥,在家门口享受冰雪运动。1月17日至2月28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冰雪嘉年华活动将在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开放运营。活动期间,市体育局

  • 冬季抑郁有何常见表现? 为何冬季更容易抑郁?
    冬季抑郁有何常见表现? 为何冬

    进入冬季,再加上目前疫情在全国多地散发,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心情。那么,在这个特殊的季节和时期,我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今天,河

  • 颐和园冰上健体活动正式启动 是全市最大一处天然冰场
    颐和园冰上健体活动正式启动 是

    1月10日,颐和园圆梦冬奥,相约颐和冰上健体活动正式启动,冰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全市最大一处天然冰场。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冰场

  • 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专门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专门检测幽门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慢性感染被明确标为可致癌。这一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根据世界胃肠病组

  • 210个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 包括多个品牌的去痛片
    210个药品注册证书被注销 包括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近日发布公告,注销21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包括多个品牌的去痛片。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出现头痛、腹痛、月经痛、

娱乐LOVE

精彩推送